聆听生命·森林之歌:祝大年的自然诗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342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9日11:07:22 打印此页 关闭

2025年8月1日,“聆听生命·森林之歌:祝大年的自然诗”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。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艺术博物馆馆长鲁晓波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,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,策展人孙艺玮,祝大年先生家属代表祝重寿先后致辞。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邓岩主持。

image.png

本次展览围绕祝大年三件重要代表作品《森林之歌》《玉兰花开》《鸢飞曲(风筝节)》等95件作品展开,通过对作品中所蕴含的声音意象,从形式主义分析出发,强调其工笔重彩的纹样、色彩、构图等视觉特质。以祝大年装饰性艺术语言为切入点,以三大乐章:“自然华章”“生命时序”“人间节律”为叙事结构,即从宏观自然空间到微观生命时空,从自然生命到人类活动,人作为自然的参与者贯穿整个主线,构成“天-地-人”的完整叙事链,呈现其艺术中的东方美学之境。

image.png

自20世纪50年代起,中央工艺美术学院(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)在张仃、庞薰琹、吴冠中、袁运甫、祝大年、常沙娜、乔十光、杜大恺、刘巨德等一代艺术家的薪火相传中,逐渐形成了以装饰绘画为核心的艺术谱系和学术群体。这一体系与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央美术学院体系,以林风眠为核心的国立杭州艺专体系并列,构成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学派格局。祝大年(1916-1995)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关键人物。作为中国现代工笔重彩、现代陶艺和现代壁画的开拓者,祝大年不仅是中央工艺美院的重要奠基者,更是学院文脉构建的中坚力量。1956年学院创办之初,他任陶瓷系主任,主持教学、创作与科研工作,为陶瓷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,后转至装潢系,创办壁画专业,系统教授工笔重彩画与壁画课程,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,在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贡献卓著。

image.png

本次展览试图打破简单的题材分类以及线性美术史叙事模式,将祝大年的艺术创作视为一首宏大的“自然诗”,希望引导观众超越纯粹的视觉体验,去“聆听”画面中蕴含的自然与生命的律动。祝大年的作品传递的不仅是自然之美,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天人感应的东方哲学与诗意情怀。祝大年标志性的工笔重彩技法,其精密、绚烂、充满装饰性的视觉语言,正是他用来捕捉和歌颂自然伟力与生命精微的独特方式。展览最终指向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热爱:无论是浩瀚森林,还是一花一鸟,亦或是人间烟火,在祝大年的笔下都被赋予了同等的神圣、庄重与诗意,共同谱写着生生不息的自然诗篇与生命礼赞。

image.png

据悉,展览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展出至2025年11月20日。

部分展品

image.png

《森林之歌》彩稿 纸本重彩 122cm×245cm 1979年

image.png

《玉兰花开》纸本重彩 52cm×110cm 1976年

image.png

《鸢飞曲》鸢飞曲 (局部)纸本重彩 75cm×400cm 1988年


来源: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

编辑│杨晓玲

初审│杨 萍

复审│王 平

终审│屈 健

上一条:“大爱之心·大美之艺——戴泽艺术人生宣讲”活动举行 以榜样力量引领文艺工作者修身守正 下一条:极目楚天——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